健康園地HealthEdu
急性腸胃炎病人應注意事項

一、認識疾病

急性腸炎是由於吃進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飲食不當,如過量的有刺激性 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腸道粘膜的急性炎症性改變。潛伏期約 12 小時到 3 天, 最常見的病因是輪狀病毒或沙門氏細菌。

二、症狀

急性腸胃炎在臨床上的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嚴重者可致 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等。病人多表現為噁心、嘔吐在先,繼以腹瀉,每日 3-5 次 甚至數十次不等,大便多呈水樣,深黃色或帶綠色,惡臭,可伴有腹部絞痛、發熱、全身酸痛等症狀。

三、治療護理

  1. 大便化驗或培養以明確診斷。 
  2. 盡量臥床休息急性期(持續腹瀉或嘔吐)應禁食,禁食期間依醫師指示給予點滴補充水份及電解質。 
  3. 依症狀給予藥物治療:止瀉(止吐)及抗炎藥。 
  4. 在急性炎症後,由於胃腸道充血、水腫並未完全消退,分泌及消化道功能沒有完全恢復可進食時先以攝入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食品,如米湯、粥、新鮮果汁,逐漸增加一些蛋白質食物。 
  5. 急性腸胃炎後 5-7 天內,忌油膩、油炸食品,避免高纖維、富含脂肪性及豆類易脹氣食物,並且在開始進食宜少量要少吃辛辣及粗糙的食物,不暴飲暴食,避免有害因素的侵襲:即戒煙、酒、濃茶、咖啡等。對胃腸有刺激性的藥物少服。並注意休息。 
  6. 如有下列情況,請立即告知醫護人員: 
    • 持續發燒 -解血便或黏液便。 
    • 嚴重腹脹或腹痛。 
    • 症狀持續而出現嚴重脫水現象,如心悸、活動力差、嗜睡、冒冷汗、口乾及眼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