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園地HealthEdu
慢性腎臟病進入末期後續治療處置之選擇考量

慢性腎臟病末期(PRE ESRD)的盡頭,該如何選擇?

這是每個慢性腎臟病進入末期後續治療的病人以及病人家屬都會面對的問題,過去,都是提供腹膜與血液透析的比較優缺點,本單位將腎移植腹膜與血液透析選擇的考量,依據臨床與國健局提供資料,做成一份資料表,提供考量點,但各有利弊,實應根據個人原發病因、病情、年齡、居住地、生活方式,醫療條件、經濟條件,以及交通便利等,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選擇或做出變更。

合適的病人如有腎源,也可以接受腎臟移植:

  • 如果腹膜透析不適合你,可以改作血液透析。
  • 如果不適應血液透析,也可以改做腹膜透析。
  • 如果腎臟移植後移植腎不能維持正常的功能,還可以再次接受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慢性腎臟病進入末期後續治療處置之選擇考量點

考量點腎移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
治療通(管)路需手術,換腎需手術,做腹膜透析導管需手術,做動靜脈廔管與通路
治療方式需手術,植入一顆腎做體內腹膜引流交換須穿刺兩針,經由血液的滲透與擴散
治療等待需要有適合的腎活體或屍腎導管植入後即可進行導管植入後即可進行,但動靜脈廔管須待血管流量成熟
治療時間需依等候配合換腎每日3-5次,30/次每周三次,4時/次
居家自我照護,定期回診可依作息自行彈性調整依照醫療單位固定安排
療護地點醫院術後,定期追蹤家中或適合換液場所醫院或透析診所
治療人員自我照護自己或照顧者透析護理人員與自我照顧
治療後水分與毒素的清除效益,血液中生化值的變動換腎成功後,恢復毒素的清除經由腹膜透析緩慢做水分與毒素清除,血中生化值的變動平穩經由血液透析快速作水分與毒素清除,血中生化值變動大
透析時症狀不需透析平穩移除水分與毒素,透析中較少有不適感快速移除水分與毒素,初始透析時易有不平衡症候群(噁心、嘔吐、痙攣、高或低血壓)
感染的可能使用抗排斥藥物,應避免感染有腹膜感染的可能有血液感染的可能
腎功能
換腎成功後恢復正常會有殘餘腎功能,腹膜透析可延長殘餘腎功能時間因血液透析殘餘腎功能會喪失較快
照護需求
血壓血壓相對穩定持續緩換脫水,血壓平穩透析前後血壓變異較大
飲食與水分依照原發疾病原有應注意之飲食事項,如糖尿病、痛風...等
  1. 依照原發疾病原有應注意之飲食事項,如糖尿病、痛風...等
  2. 鼓勵較高蛋白質攝取(1.2-1.5gm/kg)
  1. 依照原發疾病原有應注意之飲食事項,如糖尿病、痛風...等
  2. 低磷、鉀飲食
  3. 適量蛋白質
  4. 水分控制
生活品質
恢復常態生活可自行調配換液時間與治療單位配合透析時間

資料參考來源:衛生署國健局慢性腎臟病健康管理手冊